杭州茶镇山村换新颜 航拍镜头下的龙坞茶镇何家村(董旭明摄) 在城与乡之间 寻找诗意栖居地 人们对于“综合体”的认识,大多是从城市开始的。 这些人口集聚、交通便利的地标式建筑群,既可以供人们居住和办公,也能提供包括餐饮、购物、休闲、娱乐等一条龙服务。与之相伴的,则是周边住宅区的大片开发,各类创意创新产业园的崛起,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。 那么,生长于乡村的田园综合体,又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?“乡村CBD”,虽不准确,却能概括这一新生事物对乡村繁荣、产业融合、诗意生活的意义。 论坛上,位于无锡阳山镇的“田园东方”,是时常被提及的田园综合体实践。 它的推动者、田园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诚,曾于2012年发表论文——《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》,并于一年后在开启这一项目。而张诚的另一个身份,万达集团前副总裁,加增了他开启这场实验的底气。 在他提出的“新田园主义十大主张”中,主张用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乡村发展的理想,鼓励并且要求自己与三农发生关联,吸引城市人来乡村消费、创业、旅居、定居,倡导城乡互动……这些,后来都被一一运用到田园东方项目之中,进行跨产业、多功能的综合规划。 过去的阳山镇,空有死火山风貌的大小阳山、千年古刹、百年书院以及优美的田园自然景观,并以出产水蜜桃闻名全国,但良好的田园风貌,阻止不了村庄空心破败的趋势。当地传统桃农,靠单打独斗、零星种植的生产经营模式正在遭遇各种瓶颈。 随着张诚及其团队的到来,这片总规划面积达6000余亩的田园小镇,计划打造农业产业项目集群、乡村旅游项目集群、田园小镇群等多个部分。其中,农业板块有水蜜桃生产示范园、有机示范农场、果品设施栽培示范园等;地产部分分为三期,预计在5年内全部完工……整个小镇的命运,渐渐随之改变。 如今的小镇上,游人可以在古井旁的咖啡店中,买来新鲜的面包和咖啡当早餐;上午下地挥锄,中午用亲手采摘的蔬菜做农家饭,入夜后带着孩子到田野扎营,一起看明月与星空。 而对于当地村民来说,不仅生活的环境更加舒适、整洁,还有了更多的就业途径和收入来源。阳山居民姚冬明说,过去,桃农只能把桃子挑去上海卖,现在,他承包了100亩土地种植水蜜桃,成为大润发华东地区的供货商之一,同时还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农庄。无论是乡村原住民、新移民还是旅居人群,都可以在此工作、休闲、度假、生活,享受城乡一体化的新田园生活。 “如果说诗意栖居是一种人类生活的终极理想,那么田园综合体将是当下实现理想的可行之道。”论坛嘉宾、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张玉成介绍说,位于台湾南投县桃米社区,可谓是田园综合体的另一种形态。近年来,南投将县里3个乡镇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,构建起综合农业旅游区,陆续开出42家民宿和18家农家餐厅,乡村发展与农民增收效果明显。 在张玉成看来,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目的,就是为了把城市的资本与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村,实现生产、生活与生态的融合,“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,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。”
|